第一代彩灯制造人屈志华在讲述东塍镇彩灯业发展史。
临近年末,临海东塍镇进入彩灯制作的繁忙期。“每一年,我们的彩灯都会变换出新的花样。”年近八十的屈志华是台州第一代彩灯制造人,从第一批手电筒电珠到现在的LED彩灯,经历了40多年彩灯生产制造。
“这些年遇到过很多困难,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。”在屈志华看来,一代代人的勇敢探索,才成就了现在临海彩灯产业占据全球市场“半壁江山”的局面。
创办临海第一家灯泡厂
1978年,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大地。
因修建水库,临海东塍镇屈家村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旱涝保收。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,村民开始思考如何“富起来”。部分思想解放的屈家人意识到“无工不富”的道理,时任村支书的丁锡松把握时机,带领村班子定出新的发展思路: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,解放一部分生产力办工业。
此时,一名金姓老人从上海回到家乡临海。金师傅曾是上海灯泡三厂的技术员,对手电筒电珠的生产工艺、原材料采购渠道和产品销路非常了解。在他的指导下,1979年7月,村集体东鲁人民公社屈家大队(现东塍镇屈家村)决定创办一家生产手电筒灯泡的小厂——东鲁灯泡厂。有点机修知识的屈志华便担任起技术人员。
“村办灯泡厂从上海、江苏、广东等地买入设备和玻璃管、钨丝、镀镁丝等原材料。然后,自己研究电珠的成型问题。”屈志华说,那时的电珠还是靠人吹出来的,“一个人在一头吹,另一个人盯着混合气体看,观察哪种比例更容易成型。起初,一盯就是四五个小时。”
经过一年多的探索,屈家村人总算造出了第一批约1000粒的电珠,取名“如意”牌,期望它能“如村民之意”,帮助屈家村实现村强民富的意愿。
东鲁灯泡厂的创办,是屈家村人在灯饰产业道路上的初步尝试。
“当时,农忙时大伙在田里干活,农闲时搞电珠生产,村民的收入增加不少。”屈志华说。
这是临海县第一家村办企业,也是临海县第一家灯泡厂。这家灯泡厂点亮了屈家彩灯的星星之火,照耀出如今东塍镇彩灯行业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。
大胆承包,打开局面
虽然电珠在生产前期,给屈家村人带来收益,但由于初次创业缺乏经验,加上市场行情等原因,灯厂一度停产。
但倔强的屈志华等人却认定,办厂是一条致富的门路。1984年,村干部丁锡松、屈统超、屈统产、屈道生、屈志华等人带领部分村民从头再来,以村民承包办厂的形式,将灯泡厂再次办了起来。
“印象最深的是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们接触到海外的节日灯订单。”屈志华想着,既然能做电珠,也一定能做节日灯,“还不都是钨丝放到灯管里。”
不过,屈志华没有想到,不同于圆圆的电珠套,细细的节日灯管容易被钨丝烧黑,而且亮度也不够。
这一难题,并没有让屈志华等人停步。他们反复研究新材料,联想到之前吹电珠时气体不溶解等现象,便在灯管里加入混合气体,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这项技术的突破,给东鲁灯泡厂带来新的业务,也让屈家灯泡在1986年的浙江省秋季商品交易会上一炮打响。
“路选对了,就会越走越宽。那段时间,村干部率先带头,以‘传帮带’等形式,发动村民办灯泡厂,屈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彩灯村。”屈家村现任党总支书记屈贤江说,看到屈家村彩灯的发展,1988年,通过浙江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,临海彩灯联营厂决定从台湾引入半自动生产设备,投放到了屈家村。村里彩灯产业迎来首轮爆发机会,主营产品从手电筒电珠转向圣诞灯的主要配件——拉拉泡。
代代创新,推动产业扎根
“以前我们要靠人工穿钨丝,而先进的机器却能轻松地完成这些工序,且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。”屈志华说,村里引入第一台机器后,很多人都想拥有一台,但是设备价格昂贵。
“不过,大家并没有气馁,不断研究新机器的运作,并与当地汽车保养厂、机械修理厂联合模仿制造。不久后,还真的弄成了。”屈贤江说,当地仿制的彩灯制造替代设备进入市场后,带动临海节日灯产业发生裂变。屈志华等首批约50位掌握技术的人重新组合、自己办厂,大大小小的拉拉泡小作坊、工厂从东塍延伸至大田、永丰、邵家渡等周边区域,从此在临海遍地开花。
“那时,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想法,你做钨丝,我就研究灯套,屈家村整村都燃起产业兴村的那把火。”屈志华说,上世纪90年代初,屈家彩灯配套产业链快速发展,“当年,屈家村便已拥有半自动生产线56条,工业产值达到157万元,占全镇工业产值近60%。”
多年的摸爬滚打,让屈家人敏锐地察觉到彩灯行业即将进入鼎盛时期。前任村支书屈青弟与村“两委”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,决定在溪滩改地建设太平洋彩灯城,形成集聚效应。
1992年10月,村“两委”讨论确定太平洋彩灯城的规模为300亩,一期开建100亩。园区开建后,短短3个月内就吸引了30家以彩灯为主业的企业入驻。太平洋彩灯城的建成提升了屈家彩灯的知名度,让当地彩灯产业跃升到新的高度。
彩灯行业的蓬勃发展,让屈家村这个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了“明星村”。1993年,屈家村已经成为当地“亿元村”,在全镇首屈一指,吸引了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西等省份劳力涌入,提供了三四千个就业岗位。同时,村里近70%人口从事彩灯行业,大量家庭成了“万元户”。
“正是我们心中有希望、坚持不放弃,才成就了今天。”屈志华说,如今村里的“创二代”逐渐接手彩灯产业,又让临海彩灯在世界舞台走得更远。
(编辑整理:椒江房产网)